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观摩调研见闻
来源:甘肃日报 日期:2024-02-22 浏览 42

春回大地,万物萌生。

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在甘肃陇南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数百位代表齐聚陇南,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和美乡村,访农户、看产业,学经验、评成效,调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共商农村产业发展思路。

和美乡村提质是兴业之本

康县长坝镇花桥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主要抓手,创出了一条“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

花桥村有215户774人,其中脱贫户90户296人,现有监测对象7户30人。2019年,花桥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长期制约村庄发展的水、电、路、房等问题。但面对发展问题,这个深处山区腹地的小村庄一时间“手足无措”。

深入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给花桥村开启了全新的发展思路。花桥村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如今,花桥村旧貌换新颜,花桥村乃至全县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起来。

花桥村顺势而为,围绕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对村庄进行了整体品牌化经营,形成了集休闲观光、养生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文旅康养产业,实现了全域乡村旅游,全员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截至目前,花桥村共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33家,2023年实现旅游人数39.3万人次,旅游综合性收入21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690元提高到2023年的16580元。花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活力。

更为可喜的是,花桥村劳务输转人数自2016年的380人缩减到2023年的106人。陆续吸引回乡创业人员39人,为260多名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达到了“一村带一片、一片带全镇和就地城镇化”的目标。

毗邻的富坝村、山根村也搭上了生态发展、旅游创收的快车,实现了村容村貌提质升级,吃上了兴业富民的“旅游饭”。同时反哺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让村子更美丽、群众更富裕、治理更有效。

项目产业赋能是振兴之策

一枝独秀不是春。要实现整体推进,共同致富,就需要产业的带动,借助龙头企业的力量。

陇南本土企业祥宇橄榄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发挥了明显的带动作用。该公司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整合武都区、文县油橄榄资源46.3万亩,带动种植户6.9万户29万人发展油橄榄产业,使2.17万人实现稳定脱贫,累计向果农支付收购款16.8亿元,带动种植户年人均稳定增收近4000元。

同时,该公司落实“万企兴万村”实施方案,采取“十百千橄榄枝行动”,优选10个行政村、打造100个合作社、带动1000户种植户,发展油橄榄产业,不仅免费向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良种苗木,按质敞开收购鲜果,实现了“农户稳定增收、企业稳定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武都区外纳镇锦坪村通过种植油橄榄3500亩,人均年收入最高可达3万多元,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于居住地比较偏远县乡的发展问题,陇南市着力突破优质农产品“初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堵点问题。

2014年,陇南市把电商作为助农销售、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手段,成立了陇南电商产业服务中心,在全市全面发展农村电商项目,立足特色山地农业资源,创立“网店带动、产业带动、创业带动、就业带动、入股带动、众筹带动”的“六路带贫”陇南模式,畅通了产地与市场、城市与农村、消费品下乡与农产品出村的城乡经济循环。

截至2023年底,全市电商经营主体1.5万家,累计电商销售额408亿元。建成县级公共服务中心9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9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404个。在国内重点城市建成域外门店35个,国外建成海外店和海外仓4个。陇南电商培训电商人才33万人次,带动就业31万人,电商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从2015年的430元增长到2023年的1230元。当前,陇南电商升级服务,开创电商“培训强农、村点惠农、平台联农、网销富农、订单益农、业态带农、数商兴农”的“七路助农”新实践,持续助农增收。

当春天的气息染绿了白龙江两岸,勤劳的农人已在田野中播下了崭新的希望。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持续推进,更加幸福美好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马国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