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奋力擘画现代农业新画卷的“123345”
来源:武威日报 日期:2023-10-25 浏览 67

今年以来,凉州区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聚焦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西北丝路寒旱农业发展示范基地、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坚定不移推进“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持续发展壮大“10+N”特色优势产业,1—9月,全区设施蔬菜、食用菌产量和生猪、牛饲养量均居全省县区第一位。

围绕“一个”目标

坚决扛牢政治责任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紧紧围绕加快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把党的理论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促进工作的新举措,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3年完成粮播面积120.14万亩(其中:小麦 33.15万亩、玉米78万亩、马铃薯7.04万亩、豆类1.91万亩,其他0.04万亩),预计全区粮食总产量达71万吨以上。

聚焦“两个”层面

推动政策落地落实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吃透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广泛开展调研,精心谋划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强的项目,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充分利用项目资金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共争取中央和省市财政项目32个,涉及资金10.6亿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包镇,农业农村部门包片,科级干部和技术干部抓镇、项目、产业园区、示范点工作机制。建立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和落实台账,加强综合协调、相关部门联动,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岗、具体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农业农村工作落到实处。

狠抓“三项”重点

夯实农业农村基础

抓产业振兴。抢抓创建省级循环农业产业园机遇,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拱型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和优质露地蔬菜,建设温室示范点50个,新建各类温室2.18万座1.33万亩。坚持“2816”(2个龙头企业、8个示范镇、1千座菌棚、6万吨产量)发展思路,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截至9月底,全区食用菌产量达4.37万吨,产值达3.6亿元。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工建设养殖场36.63万平方米。抓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申报创建省级示范村12个、市级示范村10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650吨、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6265吨,清理村内沟渠880公里,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等952处,整齐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13450处。建立健全维修、清运、利用、监督“四个体系”,加强农厕管护服务站建设,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切实做好粪污清运和资源化利用工作,2023年新建农户厕所773座。抓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全区推广应用配方肥施用技术174.8万亩。建立废旧农膜“农户捡拾交售、回收网点收集、企业加工利用”运行体系,废旧农膜回收率达75%。示范推广应用“机械破碎+生物菌剂+高温闷棚”的日光温室尾菜直接还田技术,全区尾菜处理利用率达53.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1.93%,探索形成绿色种养循环机制,完成粪肥还田面积6.5万亩。

抓好“三大”改革

增强乡村发展动能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线上审批,指导乡镇颁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宅基地批准书,新(改)建宅基地严格执行省定宅基地面积标准,推动宅基地审批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凉州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流转。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盘活利用工作,全区442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7022.13万元,村均15.89万元。扎实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全区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905个,新培育家庭农场239家,累计达2026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全面提升农业保险覆盖面,健全完善中央补贴品种保大宗、省级补贴品种保特色、市区补贴品种做补充的风险保障体系,全区已签单实施20个保险品种,投保农户2.19万户次,实现签单保费6746.26万元,支付赔款4599.48万元,直接受益农户12252户次。

实施“四大”工程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实施基础设施夯实工程。建立“区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管护机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交由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发挥效益。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041万元,已受益农户404户。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申报建设主体18个,库容15.55万立方米。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对普查征集的凉州小荞麦、小根白菜等古老、珍稀、特有、名优地方特色共4类56个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扩繁保护。全区完成各类农作物繁制种基地20.8万亩,其中玉米制种19.2万亩、其它农作物繁制种1.6万亩。建立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四化”玉米制种基地2.5万亩。加强母畜扩繁增量,完成授配母牛12.6万头,瘦肉型猪杂交授配11万头次,绵羊杂交改良40万只。实施品牌农业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品牌农业创建行动,今年推荐9家“凉州农鲜”企业申报“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区认定“甘味”农产品品牌累计达到21个,累计授权“凉州农鲜”使用企业33家。加快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全区“三品一标”有效持标企业累计达到42家、产品124个,“甘味”品牌数量居全省县区第一。实施人才培育提升工程。实行“10+N”特色优势产业行政领导包抓督导、专家组技术服务责任制,成立特色产业技术服务专家组14个,确定研究课题30个。培训农民5.3万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451人,选派科技特派员56名。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24个。

提升“五化”水平

科技赋能品质提高

提升良种化水平。依托区内制种企业建设优质玉米制种基地、西瓜制种基地,成立食用菌产业研究院,提升优良品种供应能力。依托区良种场区域试验站建立中国农科院熊蜂繁育区、国家级大豆区域试验示范区、粮食作物新品种技术试验示范区、小麦原种生产试验示范区“四大功能区”,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24个。依托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改良奶牛品种、优化饲草种植品种,提升奶牛、饲草良种化程度。提升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进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提档升级,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57.3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8.8%。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应用马铃薯覆膜播种机36台、玉米覆膜精量播种机320台、其它各类机具230台(套)。积极探索村级股份合作社创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方式,拓展农机化作业市场。提升标准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区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点163个28.74万亩,累计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377个。指导农户严格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建立健全生产档案,推广“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收)露地蔬菜生产模式23.13万亩。提升数字化水平。探索建立农产品一物一码“身份证”,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助力农产品营销。加快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广泛应用,依托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打造集三资管理、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信用体系建设,农资农事、金融保险、销售加工、电商贸易服务等全场景化的社会服务平台。提升市场化水平。打造清水镇河西村、高坝镇蜻蜓村等一批三产融合发展示范村,培育发放镇西瓜、清水镇鲜切花、四坝镇小乳瓜、松树镇葡萄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市场流通体系、管理体系,支持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实现产加销、贸工农闭环发展。(记者王丽 王舸)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