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厚植县域竞争新优势系列报道之四
天祝:扬优势抓生态 强农业促发展
重大项目擂响战鼓、企业生产马力全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生态景色美不胜收……金秋时节,行走在华锐高原,一股蓬勃发展的气息迎面而来。
今年以来,天祝县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扎实推进“四强”行动,做深做细“五量”文章和建设“六个新武威”工作部署,紧扣生态功能型和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坚持系统思维,找准自身定位,强化措施落实,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保落实,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争先出彩,各项工作稳中向好。
推动乡村振兴,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关键举措。
秋日的天祝县松山镇,碧空澄澈,藜麦飘香,处处呈现出新村美丽、产业发展、人民幸福的新景象。记者走进天祝县松山镇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3000座食用菌种植棚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甚是壮观。
这几年,从大山深处搬迁到阿岗湾村的王秉香一家,靠着种植羊肚菌大棚,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收入,王秉香笑得格外灿烂:“我种植了5座羊肚菌大棚,每个棚可以采摘500斤以上,棚均收入能达到5万元,除去成本收入能有20多万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天祝县立足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藜麦、食用菌、高原夏菜等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今年以来,全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可实现产值10亿元;袋栽食用菌8000万袋以上,特色养殖牛26万头、羊200万只、岔口驿马8500匹。
走进千马龙煤矿生态环境恢复区,峰峦叠嶂、苍翠如染,鸟鸣清脆、流水潺潺,美不胜收。谁能想到6年前这里还是碎石满地的矿井渣山。
千马龙煤矿位于天祝县炭山岭镇,1991年建成投产,曾是天祝县重点企业之一,矿区面积1.0235平方公里,99.4%的面积处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以前这里煤灰飞扬,一下雨,黑水横流。”天祝县炭山岭自然资源所所长王建全说,“千马龙煤矿生态环境整治是天祝县134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要了解天祝县生态环境变化,就必须来千马龙煤矿原址看一看。”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2017年8月,天祝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拉开了千马龙煤矿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的序幕,按照“边拆除、边清运、边覆土绿化”的措施对全矿区整治整改,恢复治理面积462亩。
从矿坑秃岭到绿色山川,原千马龙矿区的“绿色嬗变”只是天祝县在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整改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天祝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生工程,主动担当生态报国之责,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69%,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4.65%,禁牧区内灌丛覆盖度达到40%以上,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呵护生态“颜值”,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通过不懈努力,如今,良好生态已成为天祝县一张靓丽名片。
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一个又一个企业落户,一批又一批项目开工,离不开天祝县坚持政策最贴心、办事最省心、投资最安心、服务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五心”服务,离不开天祝县深耕厚植的“兴商、利商、护商、爱商、安商”底蕴氛围。
“当初企业选择入驻天祝县,主要是看中了当地的地理优势、服务保障措施、优惠政策。”天祝欧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国民表示,公司将同天祝县整体规划布局相向而谋,勠力同心,踔厉奋发,确保项目如期建成并网,为天祝县“双碳”新经济注入活力。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天祝”这个问题,每位客商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认知——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天祝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推动土地、资金、环境、能源、人才向项目集聚,坚持全链条推进、全过程管理、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动惠企纾困系列政策落地见效,让企业在天祝尽享政策红利、获得长足发展。1至8月,天祝县共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71项,总投资134.56亿元,落实到位资金39.85亿元,同比增长76.95%。
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如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长期以来,天祝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凝心聚力谋项目、引项目、建项目、管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今年以来,天祝县谋划实施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179个,总投资214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74亿元,其中纳入市列重大项目43项,总投资122亿元。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当时。天祝县将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凝心聚力促发展,全力以赴强县域,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大优化”、招商引资“大突破”、项目落地“大提速”、产业结构“大调整”、乡村振兴“大发展”、生态环境“大改善”、担当作为“大激励”,奋力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华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