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抓项目,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园企联动,引才引智促发展;深入企业,优化服务推进稳岗就业……近年来,武威工业园区聚焦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全力以赴优环境、抓招商,在真抓实干狠抓项目、助力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工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多措并举牵线搭桥,促进企业与求职者“双向奔赴”,以人才“活水”浇灌经济“沃土”,持续推动稳就业保就业,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武威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洁净无菌的车间内,一条条数字化生产线有序作业,一件件醇厚清香的乳制品由机械手臂自动码放送入冷库,企业园区内,随处可见朝气蓬勃的面孔。
28岁的张世学是武威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主管,他正在生产车间忙着调度工作。“2018年我通过校招加入武威伊利,之前在合肥伊利工作,2020年武威伊利建厂,家乡的建设吸引了我,让我有机会调入武威伊利工作。”说起入职经历,张世学满心欢喜。在伊利工作的这几年,公司为他提供了非常好的工作平台,帮助他制定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也提供了许多学习和培训机会,让他能够快速成长。如今,他已从一名一线操作工晋升为生产主管。
今年上半年,武威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累计产量10.47万吨,产值6.82亿元。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地方效应也在逐渐显现,带动了本地就业,目前已有在岗员工500余名,实现了企业用工与群众就业的双赢局面。公司安全经理胡晓斌说:“伊利是全球乳业五强,连续10年蝉联亚洲乳业第一,同时也持续致力于打造最佳雇主,为员工在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多元化的平台,提供最优质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使员工能有很好的晋升路径和发展机会。”
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就业。在武威伊利乳业龙头引擎、品牌效应带动下,奶牛养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包装印刷等一批产业链项目扎根武威,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推动实现了多元化就业。
今年1月,武威伊利乳业二期工程两条生产线投产,现日生产能力达到850吨,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直接带动1000人就业。种植饲草、养殖奶牛、奶罐运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和辐射,如今,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蒸蒸日上,成为地方稳就业的有力抓手。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促进就业的“增容器”。在甘肃博贞原生物乳业年产8600吨系列乳制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现场机声隆隆,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项目总投资1.31亿元,预计今年11月底建成投产,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甘肃博贞原生物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鲁迎瑞说,“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新增就业120人。”
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今年以来,武威工业园区共实施项目20项,伊利乳业二期项目有序实施,金世泰二期、福氏新能源大风机电控系统制造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带动大批农民工稳定就业。目前,园区在建项目务工人员500余人。
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提升企业发展底气、提质用工服务、提速就业动力,让企业轻装前行、加速奔跑。
武威工业园区立足主责主业,聚焦企业发展重点难点痛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联合人社部门,积极为企业搭建用工桥梁,为重点企业相继开展专项招聘、定向招聘活动,不断增强吸纳就业能力。今年以来,仅伊利乳业再次提供120个招聘岗位,正在建设的新希望六合饲料项目首批招聘120人。
“园区持续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用心用情用力引项目。今年以来,园区签约项目12项,总投资23亿元,1至8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亿元、同比增长140%,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武威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闵全斌说。
工厂开到家门口,产业就业“双丰收”。如今,在武威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发展、产业遍地开花,园区内落户企业123家,涉及奶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今年以来,园区累计新增1260个工作岗位,共计1043人实现就业。(记者张婷 魏晓莹 实习生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