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荒漠化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日期:2023-08-22 浏览 85

近年来,武威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弘扬新时代武威精神,坚持“南护水源 中保绿洲 北固风沙”,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多途径增加林草资源总量,加快推进生态大市建设。2019年以来,全市完成治沙造林127.7万亩,封沙育林草33.4万亩,森林面积达9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8.43%提高到现在的19.01%,民勤县境内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水域面积扩大到27.65平方公里,旱区湿地面积达到127平方公里。武威市被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是全国保留的6个地市级示范区之一。

规划先行高位推动。武威市将防沙治沙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不断健全完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和防沙治沙投入机制,努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出台实施了《武威市防沙治沙条例》《关于加快建设生态大市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2019年以来,争取落实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2亿元,完成治沙造林127.7万亩。探索发展“互联网+防沙治沙”等模式,累计投入资金4.86亿元,建成民勤县“四方墩”和古浪县八步沙等基地40多个,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荣获首批全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称号。

多措并举绿进沙退。武威市坚持人工造林与封沙育林草、封禁保护相结合,生物治沙与工程治沙相结合,科学开展重点风沙口修复治理,建成了凉州区邓马营湖、民勤县四方墩等一大批沙漠治理示范样板,连片治理面积均达到10万亩以上,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75万亩。大力推广治沙技术和治沙模式,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建成不同类型的防沙治沙示范区,集中展示治沙新技术、新材料20多项。积极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开展多树种混交治理模式、超旱生树种繁育等试验研究,防沙治沙科技水平显著提升。

人沙和谐绿富同兴。在长期风沙治理中,武威市涌现出“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全国治沙英雄石述柱、全国林业英雄郭万刚等一大批防沙治沙先进典型。在典型的示范引领下,社会各界投身防沙治沙的行动更加自觉,2019年以来,机关干部和社会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义务压沙造林10.63万亩,适龄公民义务植树4657万株。大力发展沙漠种植、沙漠养殖、沙漠旅游等特色产业,在沿沙区种植沙生药用植物16万亩,培育发展沙漠文化和沙漠生态旅游产业,建成和在建风光电项目975万千瓦,注册八步沙“溜达鸡”品牌。民勤红枣、民勤枸杞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西走廊酿酒葡萄入选“甘味”知名区域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