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山水文章” 打造“诗和远方” ——天祝县西大滩镇乡村旅游产业破题上路
日期:2023-08-18 浏览 141

秋日暖阳里,走进天祝县西大滩镇,松涛阵阵,小溪潺潺,花海缤纷,蝴蝶蹁跹,白牦牛点缀在林间草甸的光影里,自然之美和错落有致的村庄、游园完美契合在一起,吸引游客驻足。西大滩镇正通过镇区变“景区”、农村变“景点”、民房变民宿、文创产品变旅游商品的途径,系统解决“看什么”“住哪里”“吃什么”“怎么玩”“带什么”等问题,乡村旅游业从无到有,破题上路。

基础建设提升镇村“新颜值”

新建成的镇区“茅舍里”民宿、“蒲公英”路灯,让流连于此的游客纷纷掏出手机拍照。镇区36条巷道彩色沥青重新铺装,在绿荫下迎接着路人惬意的脚步。今年新建成的“红色西沟”“田园白土台”“马场新村”3个和美乡村,加之去年建成的“牧场时光”“山野人家”“林缘山庄”“生态民居”4个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今年以来,西大滩镇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用心建设和美乡村。围绕镇村融合和镇区服务功能提升,实施项目11项,完成投资7070万元。按照“政府打基础,群众靓庭院”的要求,“清、拆、改、种、建”五措并举,着力打造“形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四美融合的和美乡村。同时,积极推行“净化居室、硬化庭院、文化墙面、亮化巷道、美化村庄、绿化空地”六化整治,全力绘就村在林中、路在荫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宜居乡村画卷,在扮靓镇村“颜值”的同时,为发展旅游业打下坚实基础。

“生态民居”烹调群众“旅游饭”

刚刚送走一拨游客,上泉生态民居的郜祁山和妻子收拾起自己的民宿。这是一套面积109平方米的漂亮平房,有4间卧室、3个卫生间,客厅、餐厅一应俱全。

郜祁山是西大滩镇土星村人,在镇区做餐饮服务多年。搬到安置点后,他积极响应镇党委“发展民宿,开展旅游接待服务业”的号召,成为第一个吃上“乡村旅游饭”的村民。“以前来西大滩的游客,没有住的地方,留不住人。现在镇上规划得好,屋外就能看见森林,真是个开民宿的好地方。”郜祁山感慨地说。

西大滩镇上泉村生态民居,共建有住房30套,设计规划时就留足了发展民宿的条件和空间,家家户户都有两个以上带独立卫生间的房屋,并配套建设了大门、围墙、水、电、路、暖、雨、污、弱电及绿化亮化工程。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群众正跟郜祁山取经,想要开办自己的民宿。

“烧烤营地”燃起人间“烟火气”

两架青山一溪水,数里村郭半入山。距离镇区几公里的“林缘山庄”坝堵村最近因烧烤火出了圈。从抖音、快手上看到美景美食的外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坝堵村的烧烤营地建在如油画般铺展开来的河谷里,向东几步便是祁连山万亩森林。村党支部书记王多忠和“村三委”成员穿着肉串,产自本地草原的肥美羊肉在锅里翻腾,他们一边忙碌,一边热情地招待着游客。

“这个烧烤营地是村集体经济筹建的,让外来的游客吃好玩好之余,也让我们有了可观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王多忠说。

距此几公里的“山野人家”土星村,村民杨吉成的烧烤营地主打的是铁板羊肉和山野趣味。时下,数不尽的野山菌正是收获的季节,灌木丛中覆盆子等熟透了的野果静静等待路人采摘。杨吉成和堂弟还牵来调教好的白牦牛、走马、毛驴供人骑乘拍照,招徕了不少游客。

“明年我计划在这里种上油菜、豌豆、萝卜,让外地游客体验一把农家乐趣。”杨吉成指着不远处自家田地信心满满地说。

“今年,我们精心打造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规范运行‘星球小屋’‘牧场公社’‘生态民居’‘上泉民宿’及‘茅舍里民宿’,开发出‘大自然的神奇之旅’松果文创产品,让游客留得住、玩得嗨、带得走,在带给游客‘诗与远方’独特体验的同时,让群众吃上‘旅游饭’,培育乡村经济新的增长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西大滩镇党委书记张永堂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