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好“接力棒”蓄势再出发 ——武威市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日期:2022-11-16 浏览 9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武威市准确把握当前“三农”工作的阶段性特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互促。



巍巍祁连山见证变迁,潺潺石羊河流润山川。

秋末冬初,武威大地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田野穿金甲、山川披彩裳,一派丰饶图景。

近年来,武威市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新形势,不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整体联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实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平稳过渡。


有效衔接振兴共富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一些脱贫户底子薄、抗风险能力较差,还存在返贫可能;一些“边缘户”的收入虽在贫困线上,却因发展能力欠缺,也存在致贫可能……如何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保持队伍稳定。全市304支帮扶工作队,304名第一书记再次领命出征,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

政策不留空白。坚持精准化识别、多样化监测、长效化帮扶、常态化督导,抓实抓牢防贫监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筛查和动态管理,“一户一策”精准扶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工作不留空当。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效衔接各项政策,保持帮扶资金投入力度不减,集中用于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

“山海”携手并肩。深化拓展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今年落实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1.1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项,完成干部人才交流171人、省外劳动力输转7961人。

……

一项项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务实有力举措,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以来,全市新识别监测对象262户1001人,监测对象累计达5107户16863人,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其中3637户12716人返贫风险已基本消除。


产业兴带动百业旺


产业发展是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一直以来,武威市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通过大力扶持发展产业逐步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具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充足动力。

项目抓产业、产业促振兴。武威市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优势主导产业。引进伊利乳业、牧原生猪、众兴菌业、瑞兴合等一批省内外知名龙头企业,新建凉州武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民勤薛百特色蔬菜、古浪金宇牧光互补、天祝松山高原食用菌等一批种养示范基地,将农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让“振兴”之苗破土生根、茁壮成长。

黄羊镇副镇长、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斌说:“昔日的凉州区黄羊镇上庄村,乡村振兴动力不足。近年来,上庄村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已从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的‘贫困村’发展成为村集体经济突破4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的‘小康村’。”

“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有盼头。”这句话,成为上庄村所有村民的心声。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特色农业带动乡村产业新发展,上庄村并非个例。

特色产品多,拳头产品多,才能提升产业竞争力。近年来,武威市不断锻长板补短板,创新产业业态、丰富产品形态、优化产业布局,引导特色农产品向最适宜区集聚,让农户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全市累计建成41个种植标准园、1693个规模养殖场(小区),22.5万亩日光温室、4388万平方米养殖暖棚,引领带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美丽乡村之路?

武威给出的答案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推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和实施是撬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杠杆,能够全方位激发土地、产业等领域的改革,有利于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武威市扎实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396个,在统筹抓好1个省级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镇的基础上,同步规划建设147个乡村建设示范村,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青山绿水间,水泥路像丝带蜿蜒环绕;蓝天白云下,灰瓦白墙清新别致;房前庭院旁,草绿花红相映成趣;明沟暗渠里,清流汩汩流动;田园山林间,农牧民怡然自得……这就是天祝县祁连镇祁连村下河安置点。

过去,祁连村村民邓发斌居住在山上的老宅中,周边基础设施落后、地质灾害频发。今年9月,他搬进位于下河安置点的二层小洋楼。

“房子宽敞亮堂、生活方便攒劲!从旧居到新房,今昔‘两重天’。道路通畅了,看病方便了,孩子上学也很方便……”说起搬迁后的生活,邓发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处处昔日“小村庄”破茧“大蝶变”,一个个蔬果大棚孕育新希望,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明媚……如今的武威市,农业“强”的态势不断展现,农村“美”的面貌不断呈现,农民“富”的愿望不断实现,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盼头,一幅幅锦绣画卷正在徐徐打开。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