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各民族师生共同精神家园——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着力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综述
来源:武威市天马党建 日期:2021-11-10 浏览 42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全力做好培根铸魂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着力构建各民族师生共同精神家园,引导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为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出思想引领,打牢政治基础。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承担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建立常抓不懈的领导责任机制,将党的领导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把牢意识形态主动权和话语权,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确保教育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稳步发展。教育引导师生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师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积极依托武威市博物馆、凉州会盟纪念地等文化场馆资源,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谋划选树表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政策教育,打牢思想基础。各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天祝藏族自治县通过征订《民族团结教育读本》、上好民族团结进步常识课、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相结合,深入持久开展共同体意识教育;武威十五中思政备课组以省级重点课题“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为中心,结合“民族关系史”教学,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切实增强各族师生“五个认同”思想。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国家统编教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各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条件,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征文、知识竞赛、手抄报、优秀绘画作品征集实践活动,武威一中校园民乐团排练出《春节序曲》《长安社火》等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组织广大师生传唱民族歌曲,深刻领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各族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

开展特色教育,打牢实践基础。各学校把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抓手、见实效。立足各自实际,组织开展了“民族锅庄舞”“周末大联欢”“唐卡兴趣班”“民族大团结·运动展风采”等民族特色教育活动,表达了各族青少年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幸福成长的主题,让各族师生领略到各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年以来,各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共举办各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180余场次;组织报告团宣讲“戍边卫国英雄团长”祁发宝的感人事迹,用“家乡的英雄”教育和感染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活动,让各族师生谈变化、谈感受、谈体会,通过今昔对比看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着力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选派中小学校长、党组织书记、骨干教师、教研员29人赴西北民族大学、河西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院校参加能力提升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为天祝藏族自治县50名中小学藏语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微信

微博